高中作文素材2019热点|高中课文与作文素材(诗歌与现代文)(6)

发布时间:2019-09-24
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大学网 >> 作文 >> 作文素材 >> 高中课文与作文素材(诗歌与现代文)(6)正文
《守财奴》
22、社会在进步,观念要更新,勤俭节约固然是美德,但不懂消费不识享受,象葛朗台那样的 守财 ,其实是浪费,于己于人于国都是不利的。(可用于 观念 、 合理消费 等话题)
《林黛玉进贾府》
23、在提倡民主自由的今天,还要不要讲究 等级 ,还要不要 论资排辈 ?我们说,在社会经济还不是高度发达的今天,不可能没有 等级 ,不可能放弃 论资排辈 ,并不象贾府中那么森严,将人们分成太君、老爷、夫人、少爷、小姐、管家以及几等奴才。(可用于 等级 、 秩序 等话题)
《智取生辰纲》
24、现在,街头的骗局不少,有些是经过骗子精心策划的,如同《水浒》中吴用等智取生辰纲;但是,更多的骗局是十分拙劣的,居然也能频频得手,此无他,上当受骗者皆因一个 贪 字所害!(可用于 骗 、 贪 等话题)
《阿Q正传》
25、八十年前,鲁迅先生创造了阿Q这个人物,阿Q已经成了愚昧落后的国民的象征。时至今日,阿Q绝迹了吗?非也,阿Q仍活着;阿Q精神消失了吗?非也,时时还会体现。想想看,不懂自身的权益,善恶不辨,欺善怕恶,麻木不仁,精神胜利等在阿Q身上找到的缺点和弱点,我们是否都会有一些?(可用于 精神 、 素质 等话题)
(中国大学网

上一页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

【高中课文与作文素材(诗歌与现代文)(6)扩展阅读】

[推荐]:写景的作文 写事的作文 写人的作文 读后感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描写校园景色的作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作文300字 难忘的一件事
作文常用修辞手法
1.比喻
根据事物的相似点,用具体的、浅显、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、深奥的、生疏的事物,即打比方。作用: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,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,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、帮助人深入理解。比喻的三种类型:明喻、暗喻和借喻。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、似的、好像、如、宛如、好比、犹如 如: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、成为 如:那又浓又翠的景色,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: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,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。
2.拟人
把物当做人写,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,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。 作用: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,使具体事物人格化,语言生动形象。 如:桃树、杏树、梨树、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都开满了花赶趟儿。
3.夸张对事物的性质,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。 作用:提示事物本质,烘托气氛,加强渲染力,引起联想效果。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、性质、特征、作用、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,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、性质、特征、作用、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,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,就醉了。
4.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、语气一致,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。 作用:增强语言气势,增强表达效果。 如: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,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,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,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。
5.对偶 字数相等,结构形式相同,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,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。 作用:整齐匀称,节奏感强,高度概括,易于记忆,有音乐美感。 如: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
6.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,表达某种感情,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。 反复的种类: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,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。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。 如:山谷回音,他刚离去,他刚离去。(连续反复) 好像失了三省,党国倒愈像一个国,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,党国倒愈像一个国。(间隔反复)
7.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,故意先提出问题,然后自己回答。 作用:提醒人们思考,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。 如:花儿为什么这样红?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。
8.反问 无疑无问,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,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,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。 如:我呢,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?
9.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,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。 如:"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落后",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。
10.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。 借代种类:特征代事物、具体代抽象、部分代全体、整体代部分。 如: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 先生,给现钱,袁世凯,不行么?
11.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,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。有的讽刺揭露,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。 如:(清国留学生)也有解散辫子,盘得平的,除下帽来,油光可鉴,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,还要将脖子扭几扭,实在标致极了。
12.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,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。 例如: 有的人活着,他已经死了;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(臧克家《有的人》)
运用对比,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。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,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,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。


访问更多与高中课文与作文素材(诗歌与现代文)(6)相关的作文范文:〖尚无数据〗

精彩图片

热门精选